考古证实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 一周科技大事汇总

来源:kaiyun.com    发布时间:2024-04-13 10:04:41

  记者1日从科技部获悉,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25日—6月1日举行,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新华网)

  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中青网)

  近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发布一张新的黑洞照片。这是人类首次看到的隐藏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星在偏振光下的图像。它与3年前公布的M87星黑洞偏振光图像,很有相似的磁场结构。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强磁场可能是所有黑洞共有的特征。(光明网)

  4月2日,新华社记者从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团队近日在对湖北省郧西县西北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赵璧表示,郧西县西北部山区在3.5亿年前是一片“远古的大堡礁”。(新华网)

  4月2日,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在上海·智能谷产业园盛大开启。本届大会围绕“人机融合 智造未来”主题,探讨把握人形机器人科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的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东方网)

  海南“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历经五个月的筹备,终于迎来了论证的最后阶段。专业的人介绍,“卫星超级工厂”是指用造汽车的方式批量生产卫星,让卫星制造降本增量,其大概年产能力能达到1000颗卫星。(央视一套)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在Science(《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基于“人体耦合”的能量交互机制,并成功研发出集无线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纤维,由其编织制成的智能纺织品无需依赖芯片和电池便可实现发光显示、触控等人机交互功能,这一突破性成果为人与环境的智能交互开辟了新可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湖南日报)

  中国天眼FAST官网发布信息,4月6日0时,FAST将向全球开放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观测季自由申请观测项目的申请通道,本年度预计有1600小时的望远镜时间向自由申请项目开放。(贵阳网)

  近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顺顺利利地进行了在轨脑电测试实验。目前,不同批次的航天员乘组与地面科研人员紧密合作,相继开展了数十次在轨脑电测试,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从远期来看,在空间站开展在轨脑电测试研究,为的是探索宇宙对人脑演化影响的奥秘,揭示生命体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从而为开发类脑智能体提供新思路。(中国航天报)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气候数据和高级模拟模型,发现从1979年到2020年,热浪的维持的时间、行进距离增加,而移动速度减缓,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热浪在特定地区影响区域更大且时间更长,该研究于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上。(金融界)

  中国人民银行4月7日宣布设立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中国人民银行称,新工具的设立将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中青网)

  4月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在青岛进行海上倾斜试验及调试,为项目年内投产奠定了基础。“海洋石油122”主体最大直径约90米,总重约3.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新华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